視網膜效應
卡內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個論點,
那就是每個人的特質中大約有百分之八十是長處或優點,
而百分之二十左右是我們的缺點。
當一個人只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而不知發掘優點時,
「視網膜效應」就會促使這個人發現他身邊也有許多人擁有類似的缺點,
進而使他人際關係無法改善,生活也不會快樂。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常常罵別人也很兇的那位仁兄,
常常自己就是一位脾氣很壞的人?這就是「視網膜效應」的影響力。
所以卡內基先生在八十年前創辨卡內基訓練時,就一直強調一個人要人緣好、
要受人歡迎,一定要養欣賞自己與肯定自己的能力。
因為在「視網膜效應」的運作下,一個看到自己優點的人,
才有能力看到他人可取之處。
而能用積極的態度看待他人,往往是好人際關係的必備條件,
全世界有四百五十萬人上過卡內基訓練,
很多人都不了解為什麼卡內基能有效幫助
這麼多有不同文化背景與不同成長經驗的人改善人際關係。
我猜想「視網膜效應」是原因之一吧!
蝴蝶效應
氣象學家Lorenz提出一篇論文,
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Taxas州引起龍捲風?」
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
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就像我們投擲骰子兩次,
無論我們如何刻意去投擲,
兩次的物理現象和投出的點數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Lorenz為何要寫這篇論文呢?
這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某個冬天,
他如往常一般在辦公室操作氣象電腦。
平時,他只需要將溫度、溼度、壓力等氣象數據輸入,
電腦就會依據三個內建的微分方程式,計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氣象數據,
因此模擬出氣象變化圖。
這一天,Lorenz想更進一步瞭解某段紀錄的後續變化,
他把某時刻的氣象數據重新輸入電腦,讓電腦計算出更多的後續結果。
當時,電腦處理數據資料的數度不快,在結果出來之前,
足夠他喝杯咖啡並和友人閒聊一陣。在一小時後,結果出來了,
不過令他目瞪口呆。結果和原資訊兩相比較,初期數據還差不多,
越到後期,數據差異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兩筆資訊。
而問題並不出在電腦,問題是他輸入的數據差了0.000127,
而這些微的差異卻造成天壤之別。所以長期的準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
破窗效應
心理學研究上有個現象叫做「破窗效應」,
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
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
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
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東西,絲毫不覺羞愧。
連鎖效應
「連鎖效應」也有人稱「孕婦效應」
其實也是所謂的「視網膜效應」
如果你是孕婦~你出去就會覺得好多孕婦
如果你買了一台車~你出去~就會覺得好多人騎那台車
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 做了某一件事.....
本來還沒做你要做的事時...感覺好像很少人在做
當你正在作"ing"的時候!!您會感覺每個人都跟著你做同一件事